学院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学院新闻 > 正文
【博士学术活动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博士学术活动月”第二场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17:01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为大力推进我院学术文化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多学科汇通,切实推进学院学科建设,开阔学术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师生的学术与科研热情,提升师生综合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2021年11月2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左金众博士进行了“博士学术活动月”的第二场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进教师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岩教授主持。

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观和习近平新时代文物保护思想指导下,左金众博士结合自己研究特长,作题为《碑石佛韵:文物学视域下中国古代佛教经幢文化》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从中国佛教经幢的概念与形制以及历史分期与演变等方面进行。左博士指出,经幢是一种柱状的石刻,是佛教“驮缚若(Dhvaja)”、“计都(Ketu)”与本土幢幡融合后的中国化产物,并有诸杂名称和形制。中国陀罗尼经幢可分为原始、早、中、晚4个时期,以及准备、兴起、流行、短暂消沉、修复与发展、鼎盛、衰落7个阶段。大体而言,陀罗尼经幢因佛陀波利《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兴起,缘唐代宗《勅天下僧尼诵尊胜真言制》而流行,受唐武宗会昌毁佛运动而消沉,由唐宣宗而修复与发展,至北宋赵州陀罗尼经幢而达巅峰,于《大汉原陵秘葬经》而见中国民间化之完成,随汉传密教倾颓而衰落。

左博士的研究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考古学、文物学、建筑学,是对佛教经幢多视觉、立体性、全方位的研究,并强调田野调查的搜集一手资料的重要性。

左博士还就研究生提出的关于经幢的功能、性质、形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和探讨。对于学生提出的和如何加强文物保护问题,左博士认为习近平新时代文物保护理念,是当前一种最科学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岩对左金众博士的报告进行了总结,指出,“博士学术活动月”不仅是新进教师培训的延续,还是年青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良好平台。鼓励大家应积极参与,功在当下,益在自身,在日常学术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能力。

本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对促进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其他学科互动,拓宽研究视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研究生进行科研选题和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文:袁超;图:李思远;审核: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