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打造马院的学术共同体、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在不同研究背景与思路的碰撞中增进了解,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1年12月1日下午举办了“博士学术活动月”第三场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瑜博士汇报了“从有限性视角看诠释学的语言思想”这一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亲霞教授、部分新进教师和硕士研究生以及德语、俄语专业的部分同学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岩教授主持。
王瑜博士从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和当前建构中国话语体系任务的紧迫性开始谈起,结合个人研究方向和学术思路,首先简要分析了概念演变历史和主要问题,接下来结合相关理论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最后将该理论探讨的问题迁移至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探讨了该理论对于当前研究任务的启示。王博士的研究重点使用了概念溯源法和词源分析法,对于核心概念,通过引入英语、德语、希腊语等词汇,来比较说明语词对于思想呈现的重要性,而该报告对欧陆语言的探讨,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我们对汉语思维方式的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王博士还就报告中所涉及的问题即“(语词的)有限与(真理的)无限”与师资博士后梁芸进行了交流探讨。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亲霞与王瑜博士就“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康德对理性的划界以及海德格尔对存在意义、存在之可能性的揭示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最后,张亲霞教授总结了此次报告,她认为,对东西方的语言思想进行梳理和阐发,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当前的时代所需。张亲霞院长在勉励青年教师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一个有着自身特色同时又注重交流的学术团队,“学术活动月”的举办不仅能够增进了解,更能够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将同一专题从不同理论角度做深做透,青年博士应当有“一个问题做半辈子”的学术抱负。
(文:李思远;图:李思远;审核:高岩)